隨著機床產業轉移到我國,不僅擴大了我國機床行業的產能,也為提高我國的機床產業的整體水平,提高我國機床產業的知名度,提高我國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但是,由于由于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機床配件市場總體萎縮,雖然我國政策也曾大力鼓勵機床配件企業發展,但用戶要求嚴格,在加上國外各大機床企業的競爭壓力,使得我國有關企業市場面臨了很大的風險。
來自機床協會的統計數據表明,2011年我國機床工具產品進口增勢較快,進口203億美元,同比增長29%。吳柏林指出,目前我國經濟增長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狀況并未根本改變,但這兩方面的增長動力已經明顯下滑?梢灶A計,今后一段時間內宏觀經濟增長將會減緩,對機床工具產品的需求增長也將趨緩。在這種情況下,推動行業由大變強已刻不容緩。
值得注意的是,我國機床行業中仍以中小企業為主,目前行業競爭主要是低端產品的競爭,非正規的競爭手段正在擾亂市場的發展,對機床制造行業造成了較大的傷害。
目前,機床行業的競爭仍不規范,或對機床行業發展造成影響,主要問題包括:一、部分經營者購買無廠名廠址的機床,打印知名廠家的名牌及合格證,對合格機床企業的聲譽造成嚴重危害。二、翻新機床,部分經營者通過對廢舊機床重新油漆后第二次銷售,給工程質量帶來嚴重的安全隱患。
目前的機床行業多數企業都是依靠降低產品售價來獲得市場,造成的后果是產品價格低、附加值低、利潤低,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持續發展。隨著產業的發展和競爭的升級,提高產品技術含量,擁有自主的專利、設計,注重品牌的打造和營銷才是企業長期發展的最佳選擇。我國機床產業的發展需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發展數控機床為主導、主機為龍頭、完善配套為基礎,力爭早日實現數控機床產品從低端到高端、從初級產品加工到高精尖產品制造的轉變。
振興機床制造業、推動其國際化是行業發展的必然趨勢。2013年是中國深入貫徹落實工業轉型升級規劃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的關鍵一年,高端機床制造業將迎來重要的發展機遇期,在國家政策的鼓勵和支持下,機床企業應加強差異化競爭優勢,以此來穩固已經獲得的市場份額。只有在成本、技術、銷售渠道和服務等方面存在差異化競爭優勢的企業,才能在未來趨于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對模具企業來講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每個企業應積極采取的一種增效措施。我國已經連續多年穩居世界總產量前列,但在產品質量、生產設施、企業規模、生產效率、能耗、環保等諸多方面還有一定差距。我國雖是模具制造大國,但不是強國。對此,國際模協秘書長羅百輝指出,我們要在新的挑戰面前抓住機遇,在更為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獲得可持續發展,就必須高度重視節能降耗工作。
總結以往節能經驗的基礎上,結合實際制定切實可行的節能目標和措施;正視與世界發達國家、先進企業之間的差距,在努力學習,引進先進節能技術、裝備的同時,加強自主開發能力,立足科學發展,著力自主創新;深化企業系統節能與工藝技術節能的結合,促進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節能工作任重道遠,每個企業都應該積極行動起來,節約每一噸煤、每一度電,為建設節約型社會做出貢獻,實現“模具強國之夢”。
一、 深入宣傳教育,增強節能意識
意識的能動作用,不僅在于人們通過實踐取得正確的認識,更集中地表現在以正確的認識為指導來能動地改造世界。羅百輝認為,一個企業節能工作要想取得成效,首先要對全體職工深入宣傳教育,從根本上解決對節能重要性的認識。企業可以自辦電視節目、報紙、廣播、板報、局域網、企業網站、召開研討會、設置宣傳畫、標語牌等多種手段,深入持久地進行節能宣傳教育。通過組織節能演講和節能知識競賽活動使全體職工普遍對節能的重要性有明確認識,樹立節能光榮,浪費可恥,時時處處講節約的風尚,使節能工作步步深化。
二、 強化科學管理,突出節能重點
管理也是生產力,管理也是效益。節能工作能否取得成效,關鍵之一是靠管理。在企業管理中應認真執行《企業節約能源升級、定級的暫行規定》,把節能工作列入目標管理,各級領導要高度重視,堅持做到三個同時(即策劃生產工作時同時策劃節能工作;總結生產工作時同時總結節能工作;檢查生產工作同時檢查節能工作)。把生產工作與節能工作并駕齊驅,任務指標與管理雙管齊下,強化管理,指標分解,嚴格考核。加大節能指標的考核力度,建立節能專項獎勵基金,節能獎分配與生任務、節能指標的完成情況掛鉤,實行“多節多獎,少節少獎,不節不獎,浪費受罰”的分配原則。引入ERP(EnterpriseResourcePlanning)企業管理模式,采用均衡生產管理法和透明化生產管理法,避免工序之間的浪費。
三、 采用新工藝、新技術、加強節能技術改造
節能工作很重要的一條就是依靠技術進步,采用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替代老、舊等高耗能工藝設備。
(1)采用先進的模具設計與制造技術,加強計算機輔助設計與數值模擬在模具設計中的應用,不但可以提高模具設計制造效率,還可以減少模具設計的廢品率,優化模具的加工工藝,降低用電消耗。
(2)加強與原材料外協企業的溝通和協作,提高原材料(鑄件)的質量,減少加工余量,以提高成品率和減少機加工工時,降低用電消耗。
(3)采用新型工頻感應爐,嚴格零件的熱處理工藝,以降低電力和水資源消耗。
(4)嚴格控制生活、行政辦公等的電力和水資源消耗,采用節能照明等,新型節能空調,節能鍋爐等。嚴格企業用電、用水規范,制定相應節能規劃。